一、定义与风险等级
一类医疗器械
- 定义:一类医疗器械是指风险程度较低,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 风险等级:最低。
二类医疗器械
- 定义: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 风险等级:中等。
三类医疗器械
- 定义:三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风险等级:最高。

二、产品与实例
一类医疗器械
- 产品范围:主要包括手术器械(如手术刀、手术剪、钳、镊、钩)、X光胶片、手术衣、手术帽、检查手套、纱布绷带、引流袋、医用冰袋、听诊器等。
- 实例:常见的手术刀、手术剪等手术器械,以及纱布绷带等一次性使用的医疗耗材。
二类医疗器械
- 产品范围:主要包括创可贴、避孕套、体温计、血压计、心电图机、制氧机、雾化器、助听器、血糖仪等。
- 实例: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血压计用于测量血压,制氧机用于提供氧气等。
三类医疗器械
- 产品范围:主要包括输液器、注射器、静脉留置针、心脏起搏器、人工晶体、心脏支架、呼吸机、CT、核磁共振等。
- 实例:心脏起搏器用于维持心脏跳动,人工晶体用于替代人眼内的晶状体,呼吸机用于辅助或控制呼吸等。
三、管理要求与办理流程
一类医疗器械
- 管理要求:无需办理医疗器械许可证,只需取得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即可进行经营。
- 办理流程:无需特定流程,只需完成工商注册即可。
二类医疗器械
- 管理要求:需要办理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并由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备案管理。
- 办理流程:
- 准备相关材料,如《医疗器械经营备案表》、营业执照等。
- 提交材料至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 监管部门对材料进行审核,通过后颁发《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三类医疗器械
- 管理要求:需要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并由国家药监局、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同进行许可管理。
- 办理流程:
- 准备相关材料,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申请表》、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
- 提交材料至所在地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并由其进行初审。
- 初审通过后,提交至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复审。
- 复审通过后,由国家药监局进行终审,并颁发《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四、经营范围与限制
一类医疗器械
- 经营范围:主要包括销售、租赁、维修、保养等,但不包括生产和进口。
- 限制:无需特定限制,只需符合工商注册要求即可。
二类医疗器械
- 经营范围:同样包括销售、租赁、维修、保养等,但不包括生产和进口。部分产品还可能包括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
- 限制: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并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同时,二类医疗器械还需要进行产品注册和备案,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类医疗器械
- 经营范围:包括销售、租赁、维修、保养等,同样不包括生产和进口。部分产品还可能涵盖从事医疗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业务。
- 限制: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并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经营许可。同时,三类医疗器械需要进行产品注册、备案和审评,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此外,由于三类医疗器械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因此其经营和使用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五、有效期与延续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有效期
延续申请
- 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原发证部门提出延续申请。
- 申请延续时,企业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如经营期间的报告、产品注册证等。
- 监管部门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颁发新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六、注意事项与风险防控
注意事项
- 在办理医疗器械许可证时,企业需要确保提供的材料真实有效,避免因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要求而延误办理进度。
- 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 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应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控制,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风险防控
-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机制,对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储存、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 企业应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 企业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变化,确保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许可证的一类、二类和三类在定义、风险等级、产品与实例、管理要求与办理流程、经营范围与限制、有效期与延续以及注意事项与风险防控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企业在经营医疗器械时,应根据其风险等级和类型选择相应的许可证进行办理和管理。